师资队伍
语言学教研室
当前位置: 首页  师资队伍  语言学教研室

【教授/博士】李巧兰

发布者:    发布时间: 2023-09-18


李巧兰,女,1971年生,博士,教授, 2007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。河北省中国语言文学优秀教学团队学术带头人;河北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;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;先后获得石家庄市优秀社科青年专家、石家庄市优秀科研工作者等荣誉称号。入选2017年《汉语方言学大辞典》汉语方言学单列条目人物。

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,河北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评审专家,河北省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,河北省《燕赵文库》特聘审稿专家,《河北省语言资源集》副主编。中国语言学会会员,中国音韵学会会员,中国方言学会会员,河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。

一、主要经历

19909月——19946,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,本科毕业,获得文学学士学位;

19947月——200412,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任教;

在此期间,19967月获得河北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;20019-20046月,河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,20046月,研究生毕业,获得文学硕士学位;20047月,获得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学高级教师资格;20049月到山东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。

20051月——201911,石家庄学院任教。

在此期间,2005年兼职山东大学留学生高级语法教师;2007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,获得文学博士学位;200812月评聘副教授;2010年河北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学术带头人;2011年聘河北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;201312月评聘正教授;2014年获得优秀社科青年专家;2015年被聘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;2016年聘为河北省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;2017年入选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;2017聘为河北省《燕赵文库》特约审稿专家;2019年聘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硕士生兼职导师;2019年入选《河北省语言资源集》副主编。

201912—— 越秀外国语学院任教。


二、科学研究

(一)科研项目

 多年以来,一直从事语言与文化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,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、国家语委语言保护工程项目2项,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,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,其它厅局级项目9项。参与项目若干。

20183主持国家语委语保工程项目“万全方言调查”(编号:YB1805A002

201612主持国家语委语保工程项目“辛集方言调查”(编号:YB1703A010

20126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河北方言X-儿形成动因机制及其类型学意义”(编号:12BYY033

20121主持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课题“河北方言儿化变音的演变和历史层次研究”(编号:12YJA740041

20116主持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河北方言的儿化变音研究”(编号:HB11YY005

20126主持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“针对大众消费新特点的广告语言策略研究”(编号:201203142

20095主持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“方言传媒手段在构建文化特色区域上的效用研究”(编号:200903190

20116主持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“基于当代消费心理的广告语言策略研究”(编号:WJ1109

20086主持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“传媒方言在地域文化建设上的效用研究”(编号:ZH0839

200912主持石家庄学院博士基金课题“河北方言中的儿化现象”。

201012主持石家庄学院科研启动基金课题“传媒中的方言现象研究”。

20099   参与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“河北省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新探”,(编号:HB09BJY027第二主研人

20106    参与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课题“中国古典艺术的优秀品格及其当代价值”(编号:201004071第一主研人

20096   参与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课题“隔离、整合、多元——美国华人教育研究”(编号:200903107),第二主研人


(二)学术著作

2010年,《石家庄市区方言研究》,中国戏剧出版社,独著。

2011年,《河北方言中的儿化变音研究》,河北人民出版社,独著。

2012年,《河北新乐方言研究》,中国戏剧出版社,独著。

2013年,《石家庄方言与民俗文化观察》,光明日报出版社,独著。

2018年,《石家庄文化通史·先秦秦汉卷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第三作者。

(三)学术论文

2020年,  河北方言功能性变音的一形多能及其成因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第3期,独撰。

2019年,  河北邢台县方言的D变音研究,《石家庄学院学报》第5期,独撰。

2019年,  河北邢台县方言的Z变音研究,《保定学院学报》第6期,独撰。

2018年,  河北方言儿化变音中的声韵双变现象,《石家庄学院学报》,独撰。

2016年,  诗意的谎言,幻化的时空——论文学与史实的错位重构,《甘肃社会科学》第三期,核心期刊,第一作者。

2012年,  河北方言中“X-儿”读音的三大系统,《亚细亚语言论丛》(日本)第9独撰。

2013,  河北赵县方言中的D变音,《语文研究》第3期,核心期刊,独撰。

2013年,  儿化词中的“儿”是语素吗?,《语文建设》第2期,核心期刊,独撰。

2012年,  基于电子语料库的儿化词的衍生机制与过程探讨,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》第4期,核心期刊,独撰。

2013年,  河北方言中特殊语法功能的“X-儿”形式的来源探讨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第4期,核心期刊,独撰。

2013年,  民俗文化视域下的河北方言俚语文化内涵透视,《河北学刊》第4期,核心期刊,独撰。

2012年, “大文科”意识与中文人才培养新模式,《河北学刊》第1期,核心期刊,独撰。

2013年,  浅析电影《人在途》的反域化语言特质,《电影文学》第5期,核心期刊,独撰。

2009年,  凸显地缘文化特质,构建和谐多样的文化生态区域——论传媒中方言文艺的积极效用,《河北学刊》第5期,核心期刊,第一。

2011年, 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民族品格,《河北学刊》第2期,核心期刊,第二。

2013年,  河北方言中“儿”与“X-儿”的三种关系探讨,《燕赵学术》春之卷,省级期刊,独撰

2013 年,  河北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及其分布情况,《保定学院学报》第 4 期,省级,独撰

2012 年, 论北方官话方言中古四声的演变,《现代语文》第 5 期,省级期刊,独撰

2012 年,  从河北方言看“儿”音值的历史演变,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》第 3 期,省级期刊,独撰

2012 年,  河北方言中古阳声韵的演变研究,《唐山师范学院学报》第 6 期,省级期刊,独撰

2012 年,  汉语方言儿化增音现象的原因探讨,《唐山学院学报》第 4 期,省级期刊,独撰

2013 年,  反映婚制变迁和婚姻习俗的河北方言俚语,《河北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》第 4 期,省级期刊,独撰

2013 年,  基于当代消费心理的广告语言策略研究,《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》第 1期,独撰。  

2008 年,  论曲艺文学中的大辙与小辙儿,《时代文学》第 4 期,核心期刊独撰

2008 年,  从中国文化的兴亡论方言的捍卫,《社会科学家》第 2 期,核心期刊,独撰

2007 年,   儿化词的家族相似性及其认知基础——以河北方言为例,《河北学刊》第 2 期,核心期刊,第一作者。

2007 年,   从轻动词理论角度看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构,《兰州学刊》第 2 期,核心期刊第二作者。

2008 年,  河北方言中特殊语法功能的“X-儿”形式,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》第 1 期,省级期刊,独撰

2008 年,  保唐片轻声前分阴阳去现象及其北方官话语音史价值,《唐山师范学院学报》第1 期,省级期刊,独撰

、教学情况

(一)课程教学

 先后给本科生讲授《现代汉语》、《语言学概论》、《文字学》、《汉字与汉字教学》、《汉字文化》、《音韵学》、《汉语修辞学》、《影视方言》、《演讲与口才》、《普通话训练》、《教师口语》、《教师教学技能》等课程,给留学生任《现代汉语高级语法》课程。

(二)教学研究

20148主持河北省教育科学“十二五规划”重点项目《中文教学中的引导——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》(编号:1412080)

201311月  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建设

20129   参与编写的《语言学概论》,教育部“面向二十一世纪高校示范”教材,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
20125   主持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课题“多向性、高技能中文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”(编号:JRS-2012-3028

201212  “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发展,中文多向性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”获得石家庄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。

20119   参与河北省教育科学“十二五”规划课题“网络流行语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”(编号:11070014),第一主研人

201010月  作为学术带头人参加的 “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”被评为  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

20089   参与河北省教育学会“十一五”规划课题,第一主研人

20085主持河北省教育科学“十一五”规划课题《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发展,中文多向性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》(编号:O8020079


地址:绍兴市群贤中路2801号 | 邮编:312000 | 电话: 0575-89172893 | E-mail:zwxy@yxc.cn
版权所有:买球平台(CHINA)官方网站-2024 EUROP CUP
浙公网安备 浙ICP备